<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福建省,福州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猜您喜欢

福州

美食

特色菜品

汆(读cuān)为福州汤菜的主要做法(将新鲜的材料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在上汤中即成)。汆法一般也称“汤泡”或“水泡”。在福州餐桌上,上的第一道菜是汤,最后一道也是汤(甜汤),中间还有许多含汤的菜。


佛跳墙

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该菜集多种山珍海味,是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严格,营养价值高,醇香浓郁,荤而不腻。


店家推荐:聚春园菜馆的佛跳墙最为有名,但此菜价格较高,一般单人份每盅要300元。

其他店家推荐:文儒九号(鼓楼区通湖路文儒坊56号)


醉糟鸡

白嫩田鸡煮透后,切块腌制。醉汁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


店家推荐:老福州(省府路店,鼓楼区省府路83号4幢)


淡糟香螺片

本地人喜好贝壳类海产,蚬子、花蛤、淡菜、蛏以及各色螺都是福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菜肴。贝类海产不外乎白灼蒸炖爆炒几种做法,想要多玩出点儿花样并不容易,“鸡汤氽海蚌”算是贝类海产中的顶级菜肴,而“淡糟香螺片”则更为家常和有亲和力。


店家推荐:聚春园(鼓楼区东街2号)


荔枝肉

闽菜甚少出省,外地人初来乍到,也多半吃不惯。原因有二:爱用虾油(鱼露);无菜不糖,简直像川菜师傅搁辣椒一样习惯成自然。这一两年,虾油从厨房撤到了餐桌,只作为调料,然则糖作为福州菜的魂魄,无论如何是少不了的。而荔枝肉,正是其中酸甜的代表作。


店家推荐:邓记饭庄(鼓楼区八一七路黄巷口)


鸡汤氽海蚌

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写道:“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最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海蛎)。《闽小纪》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梁实秋好事,在《雅舍谈吃》第一篇就着郁达夫的话解释西施舌乃是沙蛤,“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当年周总理招待尼克松的两道闽菜,“鸡汤汆海蚌”正是其中一道。


店家推荐:安泰楼(鼓楼区吉庇路39号安泰黄金广场)


白炒鲜竹蛏

咸鲜味 ,竹蛏洁白,冬笋嫩黄,香菇黝黑,三色相映,美观大方。蛙肉柔嫩鲜脆,甘滑爽口,热烹即食,风味宜人。


全折瓜

鱼体色泽金黄,缀有诸色丝料,鱼皮酥脆清香,鱼肉柔嫩甘美,芡汁红润酸甜,爽口宜人。福州风俗,在婚宴席上;这道菜客人是不能动答的。须整盘留给主人,象征婚姻美满,头尾具全,有始有终。


八块鸡

表皮酥脆,肉质鲜醇,外酥里嫩,香嫩可口。


风味小吃

福州鱼丸


福州人没有不爱吃鱼丸的,它的雪白的皮是鱼肉做的。不同的鱼做的鱼皮味道完全不同,最出名算是鳗鱼、鲨鱼做的。鱼丸的馅是用猪肉做的,但是在吃的时候你是看不到半粒肥肉的,也并不觉得肉馅硬,这就是秘诀。吃起来,皮有鱼肉的鲜美, 馅有调和出来的酱香。汤则清清爽爽,漂着些许葱花,淡淡的胡椒味。


推荐必尝店铺

永和鱼丸(南后街店)分店

地址:福州鼓楼区南后街89号 电话:87502905

永和鱼丸(仙塔街店)分店

地址:福州鼓楼区仙塔街城守前新村2号楼6号店  电话:87542297

永和鱼丸(贤南路店)分店

地址:福州鼓楼区贤南路8号凤鸣公寓2号楼4号铺  电话:87679539

永和鱼丸(道山路店)分店

地址:福州鼓楼区道山路天心园1栋4号 电话:87430922

永和鱼丸(米罗街店)分店

地址:福州鼓楼区米罗街149号 电话:87727427


芋泥 

闽莱传统甜食,将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制成泥,并用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糖等做辅料。此菜香郁甜润,细腻可口。 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常菜,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一般的饭馆里也都有此种甜点供应。

芋泥的来历:据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准备了西餐凉席宴请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事后,林则徐也备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芋泥乍看犹如凉菜,其实是很烫的。外国人不知道,舀起来就吃,结果被烫得唔唔直叫。


推荐必尝店铺

没牙花生汤店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老药洲路  

叶家花生汤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八一七北路133号大洋百货后侧


拌面 

如果你跟一个福州人说,我吃过鱼丸、佛跳墙,对方也许会觉得你还蛮懂得吃嘛;如果你说“我吃过拌面”,对方一定会刮目相看,觉得你还真懂这个城市。


推荐必尝店铺

依心尚干拌面扁肉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达明路41号


虾油

一到饭点,行在福州的街巷里便能闻着虾油的鲜咸滋味,在老福州的日常生活里虾油是极为重要的调味,炒鲜蔬时放上些许,不用盐巴也不用味精,已是颇有风味。“虾油味”甚至成为福州话的代称,这也是那些生活在他乡的福州人最魂牵梦绕的味道。


虽然叫虾油,实际上已经比较少用小虾为原料,一般采用小鯷鱼,小虾出汁量少,口味也不如小鱼。不同品种的鱼做出来的虾油品质也有不同,比较高档的会用到小鱼,普通的就是本地称为“河囝”的一种小鱼。  


燕皮

燕皮是用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称肉燕皮,创于清末光绪年间,色白质香,平滑细润,脆嫩爽口,可切成丝状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风味小吃。燕皮在食品店里均可买到。 此外它还可以做成太平燕等多种名菜和风味小吃。


推荐必尝店铺

同利肉燕老铺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3号

同利肉燕(南后街店)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23号  


捞化

“捞”是福州小吃、家常菜的经典“手势”,肉贝下水、粉面菜蔬,在滚开的汤水里打个滚,刚刚断生,随即捞起,倾入食碟,食客就着碗底的佐料,信手一拌,配合默契地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清淡有味的“鲜捞”就可以开吃啦。“化”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那是一种细米粉。既然兴化粉捞得,没理由闽清粉干或者面条就捞不得嘛。于是乎,各家鲜捞、捞化店的案台上无不挤挤拥拥,摆着二三十种原料,猪肝、腰子、大肠头、花肠、罗汉肉、猪血、鸭肠、鸭胗、海蛎、墨鱼、鲨鱼皮,青菜……足以令人选择困难症发作!


推荐必尝店铺

依土捞化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13号  


肉松

肉松或许是福州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配食。肉松在福州话中应称作“肉绒”,因其制作出来后成为一条一条像棉絮一样的绒状而得名,如今福州大街上随处可见冠以“老字号”的肉松店,超市的货架里也有不同品牌各种口味,但真正的老福州人还是习惯去位于花巷尾段石井巷的“品日有”肉松老铺。


青红酒

闽侯乡间自酿青红酒最是寻常,稍微一打听,便寻得一户人家。将糯米泡上大约五六个小时,至用手轻轻一捏便成了碎末的程度即可,倒入杉木做的饭甑中,饭甑将糯米沥干后,便放入特质的大锅中蒸,蒸汽透过饭甑的细缝便可将米炊熟。


烰油

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称为“烰”。“烰油米时(烰栗)”色泽金黄油亮,皮馅分离、外香酥,内甜软。将糯米洗净浸泡4-6小时后,磨制成水磨粉团。红糖加水熬成糖浆,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浆、精盐,制成豆沙馅。糯米粉团加入糖浆,反复揉和制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馅,成为油生坯,面贴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锅,用铁勺轻轻翻动,等油皮亮膨胀似球形,色呈焦黄时,即可捞起沥干油。


橄榄

福州地区自古盛产橄榄,清末文人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里述:“橄榄以闽产为多,而盛行于江南。”青橄榄乍食略苦涩,而后便会回甘生津。虽不饱肚,却是福州人最常吃的零嘴。


美食推荐地

榕城美食街

位于台江瀛洲路,北临五一南路,南接台江步行街,全长300米,在其东侧开辟风味美食一条街,美食街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以及元洪美食城、元洪美食大酒楼荟萃了1500多种榕城仍至全省、全国及东南亚各国的风味美食及闽菜特色。


交通:727、14支、14、51、39学区专线、39、30、959、950到台江广场站下车。37、943、10、2、20、805、3、39、1到台江步行街站下车。


福州冠亚美食街

位于乌山路与八一七路交叉口的冠亚美食街,这条街上可以尝到各国料理,美味。价格相对也偏上一点。


交通:可乘坐26、64、86路等到乌山路口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