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鸡米皮
特点:油色红亮,鸡肉香辣可口,回味无穷。
鸭溪凉粉
鸭溪凉粉与其他地方凉粉不同有两点:一是凉粉是用干豌豆来制作,做出来很象贵阳的米豆腐,但韧性特别好;二是 不加乱七八糟的调料,只是加上一点蒜水、特制的甜面酱和油辣椒。清清爽爽,看着就特别想吃。
特点:凉粉脆韧滑爽,调料香辣微甜。酱香爽口。
豌豆糯米饭
豌豆糯米饭与我们常吃的什么红油糯米饭、贞丰糯米饭不同就在于吃这糯米饭配上一碗豌豆浓汤,这碗汤是用干豌豆 放入鸡汤中熬制而成。再就是在糯米饭中加上特制的酢肉或酱肉一起拌食。
特点:米香软糯,肉烂香酥,油而不腻,汤鲜味浓
黔式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名小吃,在遵义也有贵州人自己的吃法。上桌时除了米粉不加在汤碗中以外,其他调料都要在锅中 烫好放入大汤碗中才上桌,米粉也是烫热后放在小碗里上桌,上桌后一般都是把米粉放入大汤碗中,再用小碗自己配 上蘸水来食用。
特点:汤鲜粉烫,蘸水辣香爽口。
遵义豆花面
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朝天椒
遵义还是全国主要辣椒产区之一,绥阳朝天椒为全国七大名椒之一,其椒尖簇簇向上,朝天而长,故而得名。朝天椒采摘晒干,色泽红亮、红润透明殷殷可爱,早在50年代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近来又出口日本、美国等国。
遵义羊肉粉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
遵义鸡蛋糕
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百年多历史。遵义鸡蛋糕小巧玲珑,形如扁鼓,一斤在35—40个之间。其型酥软有弹性,其味绵甜香润,不腥不腻。外形棕红而内金黄,饱满油润,香气扑鼻,望而垂涎。遵义鸡蛋糕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独具特色而闻名。
它以上等鲜鸡蛋,白糖、好香油、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将蛋白与蛋黄分离,然后以蛋白打成泡沫,将其他原料按比例和顺序掺入搅拌成浆湖状,然后倒入抹有少许油的模子内放入炉中烧烤而成,特点是酥软有弹性(指压起窝,指放复平),滋润,不腥不腻,半月不减其新鲜颜色。
乌江鱼
制法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水煮鱼。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放入鲜鱼块和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另有当地特色泡菜、时令青蔬等作为配菜。
筒筒笋
赤水筒筒笋(黑竹笋)是由新鲜庆竹笋制成。原料选用背阳、湿地生长箐竹笋“阴山笋”,采摘加工收集熏烤凉晒储存,再经多道漂洗工序后切段入锅。通常和腊肉搭配,二者会相互吸收味道;筒筒笋肉质肥厚,兼有腊肉的独特香味,鲜美无比。
南白黄糕粑
黄糕粑为遵义特产,尤以南白镇所产最为出名。
黄糕粑的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蒸制而成。
蒸熟后的粑表面黄亮油润,糯米粒晶莹闪亮,吃进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就是中药里的鱼腥草,有一股特别的鱼腥味道。折耳根炒腊肉,即将当地自家腌制的老腊肉,与折耳根和辣椒段等同炒。这道菜中,折耳根的腥味与腊肉、辣椒的香气形成了奇特的混合,腊味醇和,菜味清香。
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开胃理气之功效,在贵州是每家每户桌上的菜,但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惯。
凉拌鱼腥草
鱼腥草是蕺菜的别名,三白草料,多年生草本。生长在山野阴湿的地方,茎高尺余,细长,蔓生于地上,初夏开小花。茎叶均有强烈的腥臭。叶与地下部分的草根均可作药用。遵义当地将鱼腥草作为酒席台上的一道小菜,有的吃叶,有的吃叶和根,而遵义仅吃根。看着切成寸段的鱼腥草,乍看像毛草根,入口腥臭,有点像死鱼味。
绥阳空心面
绥阳空心面纤细如发,却中间的孔,贯通上下,入锅久煮,不烂,绵软有劲。
制作时用上等细面加上适量油、盐拌和后,揉成细条,两头穿小棍,使油盐充分渗透后,挂高架上,用双手慢慢下拉,拉到一定程度面条便形成空心,再让其自然下坠,晒干只取中间空间部分,即为空心面。制法全靠人工操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