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西藏自治区,拉萨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攻略下载

猜您喜欢

拉萨

介绍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最具魅力的城市。在一个海拔将近四千米的土地上感受灵魂的召唤,与朝圣者一起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与悠久的历史遗迹中遇见最纯真的自己。在“日光之城”拉萨,你能看见世界上最蓝的天空、最明媚的阳光、最绚烂的色彩。无论是朝圣者悠悠转动的经筒,还是藏民们悠扬婉转的歌声,抑或是那迎风翻动的经幡,都能让你感受到属于这个城市的独有魅力。


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拉萨,感受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色拉寺、八廓街等众多藏传佛教圣地赋予人的无限感叹;体味当雄赛马会、娘热民俗风情园等众多民俗娱乐之所特有的藏地风情;欣赏蜿蜒的拉萨河、纯净的纳木错等众多天然美景带给人涤荡心灵的圣洁震撼。来到拉萨,在湛蓝的天空中飘扬一颗最纯净的心!


宗教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其本名为“喇嘛教”,通常也称为“密宗”,后因民族政策而改名为“藏传佛教”。在古时,中原人士普遍认为“喇嘛教”并不是佛教的分支,而是一种来自西藏的原始宗教,所称的喇嘛则是巫师的意思。藏传佛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以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其主要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噶举派等四大主流派别。通过中文解释又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及“白派”。从传统的角度看,“天葬”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一个形式, 天葬风俗与佛教教义非常吻合, 认为行天葬是最高境界的施舍,这是与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种藏俗。


【藏獒文化】

西藏出产名犬藏獒的声名是经历了一个从海外回到中国的传播过程。最早记述来自公元1275年,出自马可•波罗的游记,描述的就是山南地区的藏獒。复杂的地缘隔绝加上闭塞的信息传播,使得此记述只被当成传说。在西藏生活的藏族们,他们一年四季都是以放牧为生,世世代代在生活中孕育出了自己的语言文化,他们有着强悍的身体。为了生存,他们没日没夜的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上天赐给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广阔的草原和牛羊,同样赐给了他们藏獒,这个牧民们生命和财产的保护神。在广阔的西藏,藏族有着属于自己的犬文化,勤劳善良的藏族牧民们从不杀犬。美丽的西藏是犬生存的天堂,它们是藏族同胞们最忠实的朋友。


民族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其他少数的民族。分布在西藏不同的地区,其中有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回族、怒族、纳西族、独龙族、僜人、夏尔巴人等。而门巴族、珞巴族是居住在中国西藏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门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但方言复杂,无文字。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珞巴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基本使用藏文。


拉萨美景


布达拉宫

作为青藏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和真正的“世界屋脊明珠”,布达拉宫的NO.1当之无愧。这座矗立在拉萨玛布日山上的雪域宫殿,是整个雪域高原的灯塔,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在这座时间上海拔最高的雄伟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藏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1994年12月,布达拉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41年,正值强盛时期的吐蕃王朝,始建了布达拉宫,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布达拉宫由红白两色构成,上部为红宫,下部为白宫。白宫高七层,曾是达赖喇嘛的东宫;红宫主体为灵塔殿和各类佛殿,是供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1300年时间积淀,布达拉宫收藏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25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甘珠尔经和上万幅卷轴唐卡,还有明清两代皇帝御赐的金印、金册及金银制品,处处彰显着布达拉宫的奢靡与贵气。


横亘在布达拉宫面前的岁月伴随着时代几经沉浮,而每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在布达拉宫,历史并未因时间泛黄,布达拉每宫殿的四壁和走廊里,都绘有色彩绚烂的壁画,虽然经年累月却依旧栩栩如生。这些壁画的内容丰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包括当年兴建布达拉宫、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情景,都在壁画上得以重现。


小贴士

1)为了保护文物及古建筑,布达拉宫上午每20分钟限50人次参观;下午每30分钟限50人次参观。每天最多接1000人。尤其是青藏铁路开通后,旺季的布达拉宫简直一票难求,所以想要参观,一定要早去。

2)布达拉宫海拔较高,建议体力差及高原反应严重的游客按照反方向行进,可先称出租车从后山到达布达拉宫顶部,自上而下参观。

3)如果时间富裕,建议参观完布达拉宫后,再顺时针绕布达拉宫转上一圈。看看那些日日朝拜转经人的生活,也顺便体验一下雪居民的生活。

4)想拍摄布达拉宫的全景,马路对面的小山是公认的最好选择。我们看到的很多前景有两个白塔顶的照片均出自这里。小山的标志是有两个信号塔,有专人看管,夏季6:30~18:00均开门,收费0.5元/人,不给票据。

5)布达拉宫的参观路线较为固定,沿旅游指示牌顺序游览,一般不会走错。


大昭寺

整日被转经者簇拥着、膜拜着、抚摸着、倾其毕生供奉着的格鲁派寺庙大昭寺,是西藏乃至整个藏区宗教的心脏。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自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寺庙鎏金的殿顶整日散发光芒,折射着青石地板经年被叩拜者身体打磨出的光泽。有人说“没到过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没去过西藏。”这句话在藏民看来是绝对没错的。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为经堂。而“大昭”藏语意为释迦牟尼。至此已道出大昭寺的要以,就是供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始建于647年,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无疑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


大昭寺内殿堂众多,最恢弘的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由唐玄宗亲自选定的洛阳白马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镀金佛像,及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初建成时,西藏并无僧人。后经扩建,周边回廊、院落渐成规模时,开始有少数僧侣进入寺庙看管,但并不隶书于任何教派。


黄教兴起后,每年便在这里举行传召法会。历代达赖活班禅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由此可见大昭寺的重要性。大昭寺门前的酥油灯房,常年点燃着千盏酥油灯,灯盏的光芒汇集成橘红色的温暖海洋。


小贴士

1)寺庙殿内不允许摄影,若在大殿拍摄需交90元购买一张摄影许可证,但即便这样,有些殿仍旧不允许拍摄。

2)大昭寺门口的酥油灯房常年接待点灯业务,旺季需提前预约。

3)我们经常看到的无数磕长头者的俯瞰照,就摄于大昭寺金顶。傍晚时分的金顶光线十足魅惑,而大昭寺门前的叩拜者,通常也在傍晚6点最为集中,因此建议影友在那时蹲守金顶,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时,其他的就全看自己了。

4)无论进入寺庙还是八廓街转经,都要顺时针。


哲蚌寺

位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下的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三大寺庙之一,这座海拔3800米,始建于公元1416年的古老寺庙,其外观与它的名字极为相符。哲蚌寺外墙呈白色,整个建筑群密密的依山而建,自然的形成一个山城,从远处看状如一个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语里就称哲蚌,这也就是哲蚌寺名称的由来。


西藏很多寺院有晒佛活动,但雪顿节第一天的哲蚌寺晒佛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第一天也因此被习惯性地称为“哲蚌雪顿节”。由此可见有着藏地最大寺庙美称的哲蚌寺,在藏民心目的制高地位。


哲蚌寺宏大的建筑群和无数流动的身着喇嘛红的僧侣,似乎不难理解为什么哲蚌寺历来都有藏地最大寺庙的美称。


行走哲蚌寺无所谓明显的路,只是条条小径尽头都峰回路转地给人惊喜。沿寺庙西侧的台阶拐进一条小路,即可伴着潺潺流水俯瞰整个山谷。继续上行可以看到山石上的佛像和铁架,  这里就是雪顿节时的晒佛台了。每年雪顿节,哲蚌寺的晒佛仪式场面壮观,令整个拉萨都为之瞩目。


小贴士

1)雪顿节哲蚌寺晒佛最值得一看。因为晒佛当天人群熙攘,场面不易控制,已听说多起游人失窃事件。所以人多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2)进寺参观建议多备零钱。

3)参观寺庙、殿堂参观,一定注意顺时针前行。

城市印象

心中的圣地  虔诚的朝圣者

拉萨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也是众多旅行者心中的圣地。五体投地、一路磕着长头走来的朝圣者;步履蹒跚但眼神坚定的藏族老人们,一天又一天的转着经轮;热闹的甜茶馆是拉萨最市井的地方,却有最好喝的甜茶和最真实的众生相。

在西藏你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一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一步一叩首,每一步都是表达对佛的虔诚。他们已经走了很多年,只为在一次生命中,用全部身体触摸布达拉宫这圣洁之地。


雪顿节  最盛大的节日

雪,藏语意为酸奶,顿,藏语意为吃、宴席;雪顿,通俗讲就是吃酸奶,热情好客的西藏人,将吃酸奶这样的事情进行了整合,大家一起来,这就成了酸奶的盛宴了,也就成了一个节日。

雪顿节,由拉萨三大寺之一、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主持;传统意义是团聚,各家各户团圆后,聚集在一起过林卡、吃酸奶、歌舞,但让大家聚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就是展佛,这样一来,这个节日就有目的、有内容,名符其实了;因为期间会唱7天藏戏,也被俗称为藏戏节。

雪顿节的具体时间为藏历每年6月30日-7月6日;对应阳历,一般在8月,但日期通常不固定。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

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他是圣人,也是凡人,他是最好的诗人,也是最痴的情人。如果跟随着他的足迹,吟诵着他的诗句,是不是就能感觉他的纯粹与赤诚?

玛吉阿米在藏文中的意思是纯洁少女、未嫁娇娘,或者是美丽遗梦。它也是八廓街角一家古老餐厅的名字,坐在玛吉阿米的角落,看看过客们留下的文字心情,享受生命的难得空隙,细味人生的点滴感怀。

气候

拉萨的气候特点为: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有“日光城”之称;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6月平均气温为15.7℃,平均最高气温为22.9℃,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为-2℃,平均最低气温-9.7℃,是一年中最低的月份,多年极端最高温度为29.6℃,极端最低气温-16.5℃,分别出现在6月和1月,夏季无高温,是夏季的避暑胜地;干湿季明显,雨季降水集中,多为昼晴夜雨的天气。

地理环境

拉萨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部及其支流拉萨河流域及西北地区,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最佳旅游时间

由于拉萨海拔高,所以空气稀薄洁净、尘埃和水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阳光透过大气层时,太阳辐射能量损失少,所以光照充足、辐射量大。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历史最高气温29.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6.5摄氏度,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总体上来说,每年的7-9月是去西藏拉萨的最佳时间。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最高温在夏季6月份,最低温在冬季1月份。拉萨降雨量少,但干湿季节明显,雨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且多在夜间降落。


拉萨的夏天气候温暖而湿润,是最好的旅行季节。这时候也是一年中拉萨自然景色最赏心悦目的时候,整个城市郁郁葱葱,和冬季的萧瑟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种说法,说夏天拉萨的氧气浓度几乎可以达到冬天的两倍。


也有很多人认为秋天才是拉萨最美的季节,仅仅在机场到拉萨路上的高原秋色就令人倾倒。



不得不做的事

1、去光明港琼甜茶馆喝甜茶

就像到了成都必泡茶馆,到了北京必逛胡同一样,藏医院路的光明甜茶馆汇集着各种身份的人,是西藏最市井的地方,很多八卦消息、小道新闻都通过这里传播、发布。


如果你能听懂藏语,在这里泡上一天,绝对收获颇丰。即使不会藏语也没关系,一杯5毛钱的甜茶,可以在这坐上一个下午,并且这种对抗紧张生活的极好方式,丝毫不会让你有罪恶感,你会看到很多藏族人都是这样打发时间的。拉萨甜茶馆的存在,就是要教会每个人如何享受。


所谓甜茶,其实就是奶粉 茶 白糖的混合物。甜茶5毛一杯,面前的桌上可以放些零钱,一杯喝完,服务员会自动续杯,并从桌上拿走5毛钱。甜茶味道虽然不错,但喝多了极其上火。甜茶馆一般也有藏面,饿了可以来一碗。


2、边晒太阳边发呆才是正经事

拉萨作为日光城,全年日照三千小时以上。毫无疑问,这里是全中国最适宜晒太阳的地方。在拉萨,晒太阳的地方很多,可以是飘着淡淡酥油气息的大昭寺广场、可以是能远眺布达拉宫的客栈屋顶、可以是某家酒吧的阳光房、也可以是龙王潭水岸的木质码头……总之,一定有那么个地方,能让你彻底放松心情,边晒太阳边发呆。


切记,在拉萨晒太阳就是晒太阳,最好什么都不要想,但是抹防晒霜这事可不能忘。


晒太阳发呆推荐地:大昭寺广场、布达拉宫广场、你所在旅馆的天台、随便一个开阔的山腰(注意,排名不分先后,提倡自由发挥)


3、随人流在八廓街转经

拉萨有三条转经道:


第一条是大昭寺内围绕主殿的廊道,藏语称之为“廊廓”,在“廊廓”转经时,可以用手拨动无数转经筒,这条转经道在大昭寺里面,出入并非那么自由;


第二条转经道就是“八廓”,一圈全长约两公里左右,这条转经道清晨、傍晚人潮涌动最为热闹;


第三条转经道叫“林廓”,是人们宗教节日转经的主要线路,因为这条转经道基本要绕拉萨城区一圈,还是有点耗费体力。


如此看来,第二条“八廓”就是最方便也最有乐趣的,“转圈”同时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藏族人,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坐下来,或者一头扎入旁边的小胡同歇歇脚,喝杯酸奶。


4、泡泡拉萨的各种“吧”

在拉萨开酒吧,没点故事、没点特色、没点文化底蕴,基本是很难混下去的。巴掌大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酒吧、餐吧、书吧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十家。所以,找一个家和自己气场贴合、气质相近、舒服又喜欢的酒吧,也是个正经事。或许要一家家的体验,或许只需一眼便能结缘。相信我,即使最不爱泡吧的人,到了拉萨也没法绕过它们,迎来送往、包车租车、旅伴接头,不去酒吧、餐吧,又能去哪呢?


5、去玛吉阿米 做幸福的俗人

从八廓街漫步至东南角那巨大的经幡前,一幢黄色的小楼会映入你的眼帘,这就是蜚声中外的“玛吉阿米”,当地人习惯称它为“黄房子”。


三百年多前的一个星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如往常般来到拉萨的大街上流浪,八廓街上那短暂的惊鸿一瞥,他视她为天人。这就是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初见,有关于圣人的一见钟情。传说“黄房子”便是他们幽会的地方。


有人说,玛吉阿米是拉萨的“打望圣地”。既然窝在这儿便是有闲时间闲心情去打望的,而玛吉阿米真是个极好的打望地儿。从三层看下去便是熙攘的八廓街,而且不止要打望外面,还要打望里面。这里的人都在打望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打望着……


6、镜头中布达拉宫的日与夜

在拉萨,最早醒来的是布达拉宫。拉萨美,布达拉宫更美,她活生生地美在你的眼前,让你去惊叹,去认识,去欣赏,去升华。这座宫殿,不管如何变换角度,你只能仰视她,她在天和地之间,在人和神之间。


所有左侧以两座白塔为前景的布达拉宫照片均出自药王山。这个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得清晨的药王山也经常人满为患,原因只有一个——让沐浴在晨光中的布达拉宫永远定格在自己的相机中和脑海里。当太阳还未升起,山下的街道仍亮着昏黄的灯光,此时在观景台注视着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等待光线圣洁的降临,那种涌动的激情和万千的感慨,不身临其境是不能想象的。


拍近景,要到红山脚下的草地上,拍出来的布达拉宫会有纵深感;拍倒影,广场东侧的园林中有一方水池,垂柳依依,水中的布达拉自有一番绰约风姿;拍背影,则要绕到宫殿背后的公园里,夕照辉映山脚下的几座白塔,托着布达拉宫的白墙、红墙和金顶,别有一番情趣。


晚上九点整的华灯竞放,让本就气势非凡的布达拉宫在投光灯的照射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布宫以傲立尘世的姿态庄严肃穆地高居在夜空之中,那种慑人心魄的威严和神秘让人从心底敬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心灵上的冲击力。


7、徜徉拉萨迷人的母亲河畔

在拉萨河边散步,是一种别具意境的拉萨体验。夜色下的拉萨河静静流淌,站在河边可以闻到河水淡淡的腥味,还可以看到拉萨河大桥倒映在水里的点点灯光。河对岸的布达拉宫灯火辉煌,耸立在城市的中央,雄伟异常。当远处的聚光灯照到云上,也许你才能意识到自己正置身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也许,和心爱的人在静静的拉萨河边散步比在嘈杂的八角街转来转去更令人回味。拉萨市民也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钓鱼、戏水、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


8、雪顿节上 看晒佛听藏戏

雪顿节是拉萨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人们要去看晒佛,听藏戏,逛林卡,还要吃酸奶!


雪顿节第一天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哲蚌寺的展佛上。这是一幅用彩色丝绸织成的巨大的释迦牟尼像,辉煌无比。这一天的下午在色拉寺也是展佛活动,只是规模比哲蚌寺的要小得多。


从雪顿节第二天起,藏戏就成了节日的主角,演出分别在罗布林卡和龙王潭公园里,前者不必多说,最有名但人巨多,后者的舞台较高,可以坐在草坪上一边过着林卡一边看戏,甚至可以支顶小帐篷,吹牛、喝酒、看戏、聊天,一直玩到星光灿烂的时分。生活是无限美好的,而过着林卡的拉萨人最善于享受这份美好。


9、色拉寺听六个世纪的辩经声

对于西藏观光客来说,观看色拉寺的辩经是很具吸引力的一件事。很多人早早去排队,就为占个好位置摄影。有人说,“僧人们说的佛语和藏语,我怎么能听得懂?”语言的确不通,但即使听不懂,都能感受到那不同一般的气氛,加上辩经的僧人不止是语言的你来我往,还伴随着幅度极大的肢体动作和击掌声(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着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将手掌压下,就是压掉了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这藏传佛教独有的辩经,正是最吸引游客的观赏所在。慕名而去,就为用手中相机记录下僧侣们的每个姿势和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