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及通辽接壤;南与本省葫芦岛及河北秦皇岛毗连;东与本省阜新、锦州为邻;西与河北承德、秦皇岛交界。辖双塔、龙城两个市辖区,建平、朝阳两个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代管北票、凌源两个县级市。
地理环境
朝阳市地表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自然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川地、平地交错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亦是多元化。朝阳市境内主要山脉有努 鲁儿虎山、凤凰山、杜岭山、大青山和大黑山。
气候
朝阳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5.4℃-8.7℃;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历史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10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5000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本世纪初,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文化艺术
朝阳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民间性、民族性、民俗性、地方性的特点,形式纷繁,历史久远。
古老传统的泥塑、石刻、木雕艺术一直在朝阳流传,并有新的发展。民间艺术巧匠在复修佑顺寺、惠宁寺、天成观等工程中,显示了古老绝技,其雕刻之精胜过往昔。民间雕刻、泥塑既继承了民间传统,又增添了新的科学技法。
刺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朝阳民间刺绣,据考古发掘,于唐、辽、金已形成了独特风格。朝阳民间刺绣以服装、枕套、台布、门帘、鞋袜等日用品为主体,内容分为花、草、鱼、虫等门类,技法细密,色彩鲜艳,典丽端庄。 朝阳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宋代。民间剪纸内容广泛,以民间剪纸艺人自选题材为主,以传统题材最有特色,历史传说、神话和戏曲剪纸也颇有佳作。朝阳的剪纸艺术融化“冀”、“鲁”简练淳厚的韵味,又汇集江南明快、纤巧的情致,染上朝阳的山水风光,形成了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