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犹如镶嵌在东江之畔的一颗明珠,河源市区别名槎城。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丰江为界,槎城划分为新老城区。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区是1988年建市后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和令人骄傲的现代奇迹。
双城秋月
双城指上城下城。每年的秋天,尤其在中秋前后,前立在鸣凤桥边,那时酷暑刚除,新凉初透,晚风徐吹,恰逢明月当空,那望秋晚景确能使诗人们咏叹不已!你听!乾隆年间来河源当知县的那位陈张翼唱道:“大小江流新旧城,上中下郭月同明,楼台近水琼兼玉,槎客登仙蓬与瀛,白夜启扉情似昼,水光团树意俱清,一轮两地无私照,形影双双自浑成。”
三郭平畦
是指上郭,中郭,下郭。按县志载:从红花书院榕树下,社子前,太平巷,娥眉月,司仓前,青石柱,至更楼下等均属上郭地方,抗日战争前称义荣乡,解放后仍称上(角)郭。
石狗巷对面的赖屋塘,邹屋园,都市巷,十字街,钉屐巷,酒饼巷,灯笼巷,黄屋巷,义和坊,科茅坊,邡屋巷,邱屋巷,聚货亭等均属中郭。抗日战争前为在城乡,解放后统称为下城区。
从下城关帝庙,大士阁,文昌宫,学宫,邹家里出青云路,崇报寺,北帝庙,曹屋围,直至塔下,均为下郭。抗战前为三社乡,解放后为下角(郭)区。
这三郭,过去均属菜圃。人烟稀少,一望无际,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集市贸易日盛,中郭靠近河边,人口日渐增加,商店日渐多,变成河源城的闹市区。故原三郭,解放前后只剩上、下两郭(角)。
奎阁槎流
是指魁星阁。魁星阁在天后宫(即望水娘庙)侧边。即下城正东门外。现在县供销总社附近。那里的奎阁有楼,向两江汇流处,凭栏远眺,大小两江的来往船只和木排、竹筏及木京、泥坑的远景,尽入眼底。确使人有美不胜收之感。
鼓楼春霁
是指下城的西门城楼。这西门已毁。在现在的教育局附近,因为有个钟楼设在帅正坊,有钟还得有鼓,所谓暮鼓晨钟或钟鼓齐鸣。登上楼放眼鳄湖,湖背的菜地一片青葱翠绿,使人流连忘返。古人黎绍曾有诗一首对这种景色作了一番描绘:“东风荡漾鼓楼西,野树微茫春色齐,柳带绿烟青破阁,杏收红雨锦铺堤,彩霞夕自梧峰送,爽气朝从桂岭齐,满目晴光多逸兴,况兼新鸟向人啼。”
鳄湖青曲
鳄湖俗称东门塘。在鸣凤桥的北面。桥南面的塘才是真正的东门塘。原来的鸣凤桥是弯曲的,后人把它改直了。两旁有树故称青曲,加上泥桥(又称飞鸾桥)交相辉映,为河源城的湖光山色添上了浓重的彩调。近年城镇人民政府又把这两桥修葺加大,种上风景树及杨柳,使鳄湖频添了新姿,一旦砌起湖边的石堤,建起湖心亭再加小游艇,简直就是乐湖了。
古道榕荫
指的是从河源大桥右边至更楼下河边一带(现在铁工厂前面),过去沿河边密植榕树,行人在榕荫下往来分外凉快,故称古道榕荫。
龙庙风帆
指的是龙王庙(现在糖厂),那突出在河边的山石。站在那石山上向南望去,东江河中,那由惠州、广州溯江而上的帆船,一队队,接踵而来,别有一番景色。如今你站在东江大桥向南望去,这风送帆影就更加迷人了。
逍遥幽壑
指的是逍遥岩(河源人叫岩前)。逍遥岩石明朝时曾是一个非常幽静的休养地方。岩的前面悬崖边有石栏杆,岩下有逍遥庵,岩西边有栖蝉寺,岩顶有个观音阁。登上山顶俯瞰全城远景,岩中尚有明朝的石刻题诗。我那在明朝的老祖宗马孝子(叔康)就曾游过并写了游逍遥岩诗:“登岩至顶若天齐,观尽人间高与低,叠叠好花千树锦,重重瑶石一云梯,浩歌有恐星辰动,细语还惊鸟雀啼,顷刻检来信手句,万年不断此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