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ref="http://www.pop800.com">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踏浪旅游网 > 目的地
甘肃省,天水 正处在:旅游旺季 想去(0) 去过(0)

猜您喜欢

天水

介绍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70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天水,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其地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东与三秦之地——关中相接,西与定西相连,南靠陇南,北依平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之圣地,有“羲皇故里”之殊荣。天水古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是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的出生地,其境内古迹众多,有伏羲演绎八卦的三阳川卦台山,有秦人屯兵牧马的牧马滩秦汉墓,有唐僧天竺取经的马跑泉晒经寺等,最为著名的当属麦积山石窟遗迹,由此而形成的众多伏羲、秦汉、麦积山等文化脉系,共同铸就了古时天水的辉煌灿烂。天水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伏羲以降,其境内遗迹多多,主要类别有古墓葬、古战场、古建筑等类型,以李广墓、宋墓群和“街亭”、“天水关”、“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以及“伏羲庙”、“兴国寺”等古建筑为代表。“伏羲文化”是天水的旅游招牌之一,三皇之首伏羲氏结网罟、制嫁娶、演八卦,引导人们走上了文明之路,漫漫历史长河、悠悠文化渊源,在人们怀念这位“人文始祖”之时,天水的伏羲庙便成了重要的载体,是人们“朝圣”之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片文化遗存深厚的土地上,自然景色也显得格外具有灵性,李子园、花石崖、关山马鹿草场等自然风景区足以展现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自然风情和人文沉淀。


天水地理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天水旅游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大家熟知的"马谡失街亭"、姜维三战小陇山的历史故事就在天水。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为此,才有陈运和诗之名句“天水灌溉地诗 麦积山下好年成 用的是,历史沉淤的肥料 用的是,先辈认可的良种 古代人文出世 伏羲始祖功绩”。


天水主要旅游景点: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南廓寺、玉泉观、仙人崖、胡氏民居、卦台山、李广墓、龙园、秦安大地湾遗址、甘谷大象山、武山水帘洞、净土寺、石门山、曲溪、街亭温泉度假村、马跑泉公园、李子园森林公园等。

气候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地理环境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气候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地理环境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


不得不做的事
不得不做的事

游览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风景区分为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江四个景区,包括十八个风景小区、二十处独立景点、七处古遗址、一条曲江水。仙人崖是一处群山环抱,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现存有北朝、宋、明、清各个朝代的塑像一百九十七尊,壁画八十余平方米,明、清殿宇二十七座。石门山素有“甘肃的小黄山”之称,主要有斗姆、兴龙、黄天、玉灵、麒麟五座山峰。其中的斗姆峰与黄天峰相峙而立,中有聚仙桥横跨其间,景色极为奇巧,“石门夜景”更是不同凡响。现在的石门山景区保存有明、清两朝的古殿宇二十余座以及塑像二十余尊。曲江景区有鱼娃娃口、水獭崖等景点。


体验伏羲庙

伏羲庙俗称人祖庙,位于天水市西关伏羲路西端,是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嘉靖三年(1524)重修。相传天水为羲皇故里,伏羲庙便是伏羲皇的祭祠。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听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