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太原北接忻州,东连阳泉,西交吕梁,南邻晋中,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
看点
晋祠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太原双塔寺
双塔寺,三晋名刹,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煤炭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中国煤炭博物馆分东西两院,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基本陈列馆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现在,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
崇善寺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现存的崇善寺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每个亦自成格局。后为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瑰丽壮观。殿内中间的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左边是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完好无损。
气候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的大陆性气候。
地理环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气候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的大陆性气候。
地理环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太原的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来之前要做好准备。
旅游季节
太原春天很干燥,气温偏冷,这是来游玩,推荐迎泽公园,百花齐放,可赏花。
太原夏天较热,但是没有南方热,也是游玩太原的最佳时间之一,推荐晋祠,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碰上农历七月初二的晋祠庙会。
太原秋天气候适宜,推荐天龙山风景区,登高望远,看太原不一样的秋景。
太原冬天风大,气候干燥,不适宜出游。如果实在想出游,建议选择一些室内景点,如中国煤炭博物馆。此外,可去柳巷等美食街,尝太原特色小吃。
最佳旅游时间为每年的5月-10月。
看晋祠,听难老泉
去晋祠看一看周柏唐槐和宋代彩塑的沧桑,再听一听难老泉动人的传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世界闻名。
尝山西美食
太原的基本口味以咸香为主,辣酸为辅。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在山西,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一定会让您“面面”尝到。去尝一尝山西的传统美食吧,肯定会让你大饱口福的。
太原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太原为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与北京同为华北地区“工业重镇”。20世纪末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经济发展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领头羊”的重任。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上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及商业物资供应中心的优势,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代表性的企业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世界第一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镁铝合金加工和研发基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山西焦煤集团;制造曾托起“东方红”、“神舟”升空的航天发射装置和三峡水电站1200吨桥式起重机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还有兵工厂单位中国兵器晋西机器工业集团和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综合销售企业太原希尔发集团有限公司。还有沃尔玛,日本新石油,三一重工,吉利汽车,中航工业等世界和中国500强落户太原。其中来自北京的大型飞艇制造项目已经开工,太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飞艇制造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