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石寨--湖南行 | 分享到: | ||
1天 2014.09.28-2014.09.29 ¥人均0.00元 | ||||
标签: | ![]() |
发表时间:2014-12-06 16:04 | ||
MaoE![]() |
浏览 161 | 评论0 | 点赞 27 | 收藏 14 |
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黄石寨。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对于张家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第1天 2014年 09月 28日 |
游玩景点 : 黄石寨 |
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黄石寨。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对于张家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来到黄石寨门口(也是张家界的大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
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汊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又称黄狮寨。不知从哪个角度能看出雄狮来。
这是谁的雕像啊?走近细看,原来是吴冠中!
1979年深秋,吴冠中走进了当时尚未开发的张家界林场,被老磨湾、黄石寨神奇秀美的山川风光所震撼,创作了巨幅画作《自家斧劈——湘西张家界》和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
正是因为吴冠中先生的大力推介,让张家界这颗养在深闺的风景明珠被世人所熟知,也才有后来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饮水思源,感恩的168万张家界各族人民,永远记得吴冠中对张家界的特殊贡献。2008年,在张家界建市20周年之际,吴冠中被公推为张家界特殊贡献奖之首。2012年9月19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30周年之际,吴冠中先生铜像在公园广场隆重揭幕,自此这位著名的画家与这方奇山异水同存,成为张家界自然风光中一道永恒的人文风景,供世人缅怀。
进入景区,看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刻在巨石上。是高德占题词,他曾任国家林业部部长,张家界成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估计与高有关。
进入景区,走过一段平地……
走过一段有不少碑刻的地段,看到有华国锋题词的碑刻。
走过大氧吧广场,又拐过一个弯,突然发现前面烟雾缭绕,以为发生了火情,再一看,原来是在大草坪上为拍摄施放的烟雾。以为碰上拍什么影视剧了,一打听,原来是为张家界拍宣传片呢。长长的摇臂摄像机,现场多位工作人员正在忙乎……
一位“仙女”身着超长的白纱裙,后面由两个工作人员拉着,在等待导演一声令下……
随着一声“开始”……两台鼓风机呜呜地吹起来,工作人员松开手并往上一扬,顿时白纱裙飘了起来,“仙女”向前跑去……喔,原来“仙女”就是这样“练成”的呀!
围观的人很多,据说很难看到这样的“风景”,我们赶上了这一拨。“仙女升天”了,我们可不会飞天,只得乘缆车上山。
缆车从两座山峰中间穿过。
在缆车上看到“雾海金龟”,其位居黄石寨西南缘,永远趴在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石台上,把奇与美塑在天空,它是黄石寨上人们拍日落的主要景点之一。
这是从它的背面拍摄到的。
黄石寨海拔约1200米,寨顶面积达200多亩,是由无数悬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块雄伟、奇特而又美丽的台地。这种“平顶山”的形成,是由于石砂岩组成的块体发育尚处于青年期,故其岩块质坚、宽广,岩层倾斜度小,四周山坡又是由于直立节理发育而成峭壁,故而形成高入云霄,顶部开阔平坦,气势雄伟的山寨。一位著名诗人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曰呆。”
山顶的平坦的步道,两旁浓密的武陵松。
朱镕基题词的“张家界顶有神仙”。
这个制高点就是“六奇阁”。“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这是公园内惟一的入造景观,它高四层,攒尖飞顶,重檐突出。站在三楼,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 站在阁顶,可以看到袁家界、杨家界、天子山、朝天观、三姊妹峰……
这座上平下悬的圆形石峰就是“摘星台”(图片中的右上角)。这里可眺望“双门迎宾”、“天然壁画”、“玉瓶峰”兔儿望月”等主要景点。1983年11月8日清晨,天边上还残留着几颗星星,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的张劲夫同志爬上这座石台,面对足下千百座石峰,随口吟诗道:“千峰竞秀,万木葱茏,琳琅满目,美不胜数。虽非天上,不似人间。借以喻此,不为过也。”这摘星台也就是他命名的。
我们登上摘星台。摘星台基座岩石面积约20平方米,高5米左右;叠其上的岩石高约10米,顶部为直径约5米的平台。
下面我们从摘星台上一览众山。
一片峰林中有五支石峰一字排开,形状好象手指。当地人说这是如来佛的手指,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
的神奇!
“五指峰”的细部。
这是“双门迎宾”吗?不敢确定。
站在观景台上,正对面右边的那座石峰。石峰的最顶端,人们一看就会想到美猴王。猴王对面的石峰仿佛是天兵天将一样,大有沙场秋点兵的气势。此景点故名猴帅点兵。
我们这个角度还不太好,如果能站得更高一点,这个猴子的脸部是非常明显的。
远处的那座小山峰也有说道,可惜忘了叫什么了。
有一点雾蒙蒙的,远山与近处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我们要离开摘星台了,一起合个影。
为了美景,有时候也要采用这样的姿势。
我们从山道往下走。
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
下山道上,遇到野生猕猴。这个猕猴高枝坐立,似是悠然若得,实为静观等待。据说如有人过,一声啼啸,攀树纵岩,瞬时即至,专伺“打劫”美女包中食物。
我们也没带多少食物,就有几个橘子。不用你打劫,我主动喂你。
本以为它们不喜欢橘子,给它,来者不拒。
扒橘子对它们来说小菜一碟。
一会儿就吃上了,扒得比人都快。
吃着自己手里的,眼睛看着你包里的……
两只猴子要做什么?猴戏吗?
竟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做苟且之事……
这座孤立的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上大下小,高达300余米,根部稳扎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此峰即为备受争议的悬浮山——哈里路亚山,因立南天门下而得名。它与“西天一柱”遥相呼应,传说二者是两只独脚猕猴所变,当年它们为救孙悟空,被二郎神点化,只得永远立在这里了。“南天一柱”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走着走着,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通道,其形如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
我们通过南天门。
其实这个南天门比泰山的南天门差远了,不够一座天门的气势。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空拍一张“南天门”。它旁边的两座山峰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长年守候在南天门旁边,人们称它们为“把门将军”,据说这是把守黄石寨的山神。
继续下行,两旁幽深。
算不算一线天啊?
搞不清这叫什么山峰了,是“定海神针”吗?
继续往下走,看到一处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型崖壁观景台,这便是“娱乐台”。
在这里视野比较开阔,可以拍到不少景色。
可以近看“天书宝匣”(图片下部中间近处),远观花溪峪,上眺千峰错列,下瞰林木苍翠。
给一张特写。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兀自独立,顶端为一平台,上面有一块长约3米、宽1至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个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遇见美景岂能放过。
过了“天书宝匣”,前面有一块巨石凌空突出,崖下一片杉林连绵起伏,这个景点就是“点将台”。相传汉留侯张良当年为了寻找师傅的踪迹,来到此地隐居,却遭到大权在握、专横一世的吕后的猜忌。为了对付吕后的大军围攻,张良在此日夜操练人马,以防不测(但此地地势很局限,不知如何操练军马)。
接着往下走,我们顺着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进入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次森林,这就是“杉林幽径”。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游道两旁,杉林疏密有致,浓荫匝地,时有山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心境平和。
搞不懂这里的杉树树枝为什么都是横着长的?
我们顺着山势向下走。
下山了,这又是一个独立的山峰。
是叫“定海神针”吗?
右边的山岩有明显的皱褶,我们都是外行,不知从地质学上这叫什么名堂。
透过浓密的林木,看到突兀的山峰。
这个好像一个大螺壳啊,它有一个名字,但记不住了。
又到一处写着“花瓶峰”。我从这里过去,后来才知道这里其实并不是花瓶峰本身,而是从这里可以看到花瓶峰。
左边这座山峰就是“花瓶峰”吗?
这里有一块特大的巨石岩形成一道石壁。它高约3米,长约20米,上面有一个2米多宽的岩石悬罩,它叫做“大岩屋”。
这块巨山岩下,仅有一棵小树两个树杈撑住了——其实只是这棵小树长在了巨石下面。
黄石寨基本走完了,我们下山了。
未完待续。
扩展阅读
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
吴冠中
张家界,是大庸县北部的一个林场,很少人知道她,我这回因事,顺便到湘西写生,旅途匆匆,人们给我介绍张家界林场,我先姑妄听之,后来不少同志再三推荐,我才下决心去看看。因为我有过别人介绍风景如何好到头来大失所望的经验。这次看到张家界林场,却意外地使我非常兴奋,如获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随林场公路登山,数个拐弯,地貌突然大变,峰恋陡起,绿树叠翠,这里是湖南真正桃花源了,立即引人进入了奇异幽深的世界。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桂林凭漓江倒影增添了闺中的娟秀气;张家界山谷间穿行着一条曲曲弯弯的溪流,乱石坎坷,独具赤脚山村姑娘的健壮美!山中多雨意,雾抹青山,层次重重,颇有些黄山风貌,但当看到猴子爬在树顶向我我们摇晃时,这就完全不同黄山的情调了。还有那削壁直戳云霄,其上有数十亩的原始森林,我们只好听老乡们讲述他们曾经攀登的惊险故事而望林兴叹。
《自家斧劈——湘西张家界》 吴冠中作
张家界林场位于澧永上游,我们不了解连绵不断如此密集的石峰在地质上的价值,但谁都对其间的奇树异草和珍禽怪兽感兴趣。这里有一种自己长有囊储水的背水鸡,就是闻所未闻的。我先不知有虎有豹……一进山急匆匆就往石林和树林深处钻,是被景色美入迷了。石峰石壁直线林立,横断曲折有致,相互交错成文章,不,可以说是“画章”吧。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家界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姊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象自由去创造吧!
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就以峨嵋来较量,峨嵋位高势大,仗势吓人,其实并没有张家界这么突出的特色,至少大多数美术工作者将会同意我的看法。
据说由于这数十里的山势象一匹奔腾的烈马,故又名马鬃岭。马鬃岭也好,张家界也好,都尚未闻名,等待游人们为这绝代佳丽起一个更贴切的芳名。
(原载1980年1月1日《湖南日报》)
暂无评论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