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
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
1885年,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1年辞职。其治台策略与理念,后来由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承续,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
1896年1月12日在安徽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身前著述有《刘壮肃公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刊行问世。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
刘铭传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台湾首任巡抚。他的骨灰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安葬,而是被放在其后人的家中。2008年10月23日,刘铭传墓园建设项目在安徽省肥西县正式启动,墓园高度为146米,形状看上去有点像南京中山陵。 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正式在其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安葬。
刘铭传的一生有着传奇色彩, 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6年,享年60岁。他在家里排行老六,因少时生天花,人称“刘六麻子”。他1856年在六安兴办团练。1862年创办淮军“铭字营”,当时年仅26岁。台湾建省后,他当巡抚6年。 刘铭传还创造了中国六最:最早采用西式装备和操练方式,最早上奏折倡修铁路,最早在一省范围内推行全面改革并取得成效,在台湾创办全国最早的、独立的邮政局,在台湾修建最早的一条实际营运的铁路,在台湾提出中国最早的创办经济特区计划——基隆煤矿承办章程。
刘铭传墓园的总体布局,是遵照清朝官员墓葬制度一品官员的墓葬规格修建,总占地3.34公顷,垂直高差146米,设有壁照、三省桥、一道门、神道、牌楼、碑亭、华表、石像生、享堂、祭祀广场等,墓室就坐落于祭祀广场的中间。刘铭传墓园是由政府部门会同文史专家、刘氏后裔共同选定,位于大潜山北,依自然山势而建,面水靠山、环境非常优美。
2011年4月12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在其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安葬,海峡两岸上千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及刘氏嫡系后裔、刘氏族人等来宾参加了安葬及公祭仪式。据了解,安徽省肥西县政府此前斥资2000多万修建了刘铭传墓园,建于肥西县境内海拔高大的大潜山北,借山建陵,墓园高达146米,占地3.34公顷。